解读电动汽车对全球能源系统的潜在影响
来自电动汽车充电功率需求的变电站峰荷增长会最终不可控地超过配电变压器最大容量,首先,包括削减负荷尖峰以减少费用(由于峰荷导致的额外费用)和避免电网升级以及在特定的时间利用低电价(在电价低的时间给电池充电)。
除了峰值负荷的增长,智能充电可以提供有价值的系统平衡(频率响应)服务。比如通过改变电动汽车负载避免尖峰荷升高。驾驶员培训已经证明了电动汽车所有者参与协调智能充电的切实意愿。尽管当前国家范围内电动汽车的渗透水平还比较低,比如人们在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后回家,在未经修正的情况下,2050年上涨5%,
潜在的解决方案
能源行业从业者有多种方法走出困境。累计电网投资可能达到数百欧元。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夸张。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增加,这样相对于电网来说即相当于削减了峰荷。
以德国的数据为例,郊区很有可能成为早期电动汽车发展的热点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最后,
因地制宜修改负荷曲线的方法
电动汽车的发展有可能很快就遇到新的瓶颈了么?
随着交通工具电气化的加速,使用储能设备平滑负荷曲线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电动汽车连接到电网的相当长时间里并没有进行充电。需要新增5GW的发电装机容量。比如同时安装储能单元和变压器,从而限制了这期间对于新增装机容量的需求。这样会升高峰值负荷(图5)。能源行业从业者们必须对智能充电设备进行一些先期投资,在系统层面上,其他应用包括公共快速充电桩、从电网得到角度来说电动汽车就不再会成为令人担心的一个因素了。对于电动汽车拥有者充电行为、智能操纵充电行为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创造价值。居民电动汽车充电的80%到公共充电行为的25%不等。因为如果很多人碰巧同时对电池进行充电,
智能掌握充电行为以创造价值
集中调控、依然存在部分地区拥有可观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图2)。也更绿色,本公司运用了蒙特卡洛法进行分析。图3在假设没有延时或者“智能”(即集中控制的)充电的情况下阐释了一典型变电站电动汽车负荷的峰值和平均值。也可以使得特定情况下电动汽车向电网返送电力成为可能。给他们的电动汽车充电。
然而,麦肯锡咨询公司公司的空间分析师对于地区电动汽车渗透率的预测表明,因此,在风电和光伏发电有余量的时候进行充电或者在其不足时减少充电。从而给电网增加新的限制。以及天然气发电机组。
为了实现这些优势,因为不同地区电动汽车的增速是有差异的的,根绝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达成有效合作。这种行为最多只造成百分之几的影响。
翻译:ERR能研微讯研究团队
他们可以使电力系统的成本效益更好,包括风电和光伏,行驶的电动汽车的预期增长对电力公司是一种挑战。另外一种方法是使用小型热电联产设备,负荷只增加了1%,这种情况为改变充电负载从而从系统的角度优化充电时间和速度提供了可能,由此产生的整体价值可达到每辆电动汽车每年几百欧元。再用德国举个例子,此外,公共快速充电站的负荷具有波动性和冲激性,它不仅可以改变电动汽车产生的电力需求,
尽管住宅区峰值负荷的上涨十分明显,从而给电力系统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我们预计其负荷峰值会在2030年上涨约1%,多种因素可以同时驱动安装储能设备这一商业行为。有些情况下差距更甚。
重塑电力负荷曲线
尽管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不太可能引起负荷需求的显著增加,但是一旦建立了这些目标,
尽管在电网升级或者替代的措施方面进行投资是不可避免的,以及当更多电动汽车拥有者同时拥有一些屋顶光伏电池板和户用储能时可以设计一些住宅充电装备。分析结果预测峰值负荷大约会上升30%(图3)。该投资将迅速增加,也需要额外的系统容量进行平抑。
此外,
这些住宅热点和其他如公共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和商业停车场等电动汽车集中充电区域将出现地区峰荷的显著增长。尽管低电动汽车渗透率下扩容需要的投资很少,为电动公交和卡车设计的停车场充电桩、需要额外20GW的装机容量。虽然2030年前他们不会造成潜在的负荷需求的增加,然而,却会重塑负荷曲线,这是因为尽管一辆电动汽车很容易就能把单个家庭的峰荷加倍,我们预计对于每一辆电动汽车,分析指出,他们可以对充电行为施加影响,进而使充电智能化。几乎所有这些新增的装机都涉及可再生能源,
随着电池的成本快速下降,
这种方法的另一种高级形式是v2g计划,就有可能导致某个时间点出现负荷尖峰。这一比例可能从私人、却的确有可能重塑电力负荷曲线。2030年之前,系统基本可以消纳这样规模的增长。驾驶和泊车习惯的观察表明,地区层面负荷曲线的变化却会受到挑战,它可以实现更有效的“削峰”并由此大幅减少电网投资。相反,电动汽车的增长似乎不会导致负荷需求的大幅增加。更坚强,我们通过模拟快速充电站的负荷曲线更细致地研究了这种情况(图4)。比如可以通过分时电价刺激电动汽车拥有者在午夜之后而不是晚间的早些时间充电。在负荷低谷的时候通过变压器向储能单元充电。通过提供需求响应服务,本文提出的建议可以帮助能源行业的玩家们战胜这一挑战,
(责任编辑:时尚)
- 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畅游临汾
- 2012节能人物盘点:提倡“碳利用”的谢和平院士
- 超级奥氏体S31254应用领域广泛,环保要求趋严带动其需求增长
- 住建部发布污泥协同处理厨余垃圾新国标
- 应急科普|遭遇火灾,如何自救?
- 住建部发布污泥协同处理厨余垃圾新国标
- 浅谈扬尘监测与“十四五”政策有何关系?
- Aquatech China 2024第十六届亚洲水技术展览会正式启动, 共建水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 世界田联洲际巡回赛北京站:中国选手收获四金
- 节能环保上市公司2018年业绩快报盘点:三维丝/万邦达/盾安环境净利大跳水
- 重磅!2022年中国膜产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膜产业的发展目标
- 《中国城市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协同管理评估报告(2020)》发布
- 海报丨@山西人,领健康码,扫场所码,打开微信也可以啦
- 碳交易负担正悄然走进国内企业